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皮肤病与性病
曾用名:皮肤病防治;皮防战线
主办: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ISSN:1002-1310
CN:53-1082/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223100006580353
被引频次:15179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分类:临床医学
期刊热词:
疗效观察,尖锐湿疣,疗效,银屑病,皮肤病,带状疱疹,艾滋病,麻风,流行病学,性病,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来源:皮肤病与性病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0 17:3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1)好发于中老年人。

(2)发病前常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等,或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或有感冒、劳累等。

(3)皮疹最好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但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4)皮疹特点:典型者为红斑基础上簇集性水疱,绿豆大小,疱壁较厚,疱液清澈,多数簇集水疱常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水疱之间皮肤正常。皮疹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不典型者可仅为红斑或丘疹,重者可出现血疱或坏死性损害。

(5)自觉症状:有明显的神经痛,可在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发生,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部分老年患者皮疹消退后可留下顽固性神经痛,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6)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的带状疱疹常水肿显著,并多伴有疱疹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7)发生于耳的带状疱疹常伴有面瘫、耳鸣、耳聋等,称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Hunt综合征)。

(8)带状疱疹伴发全身水痘样疹者称泛发性带状疱疹。

(二)证候诊断

1.肝经郁热证

主症:①皮损鲜红;②疱壁紧张;③灼热刺痛。

次症:①口苦咽干;②烦躁易怒;③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符合主症及次症中1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脾虚湿蕴证

主症:①皮损颜色较淡;②疱壁松弛。

次症:①口不渴;②食少腹胀;③大便时溏。

舌脉: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符合主症及次症中1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3.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常见于本病的恢复期及后遗神经痛期;②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次症:①倦怠乏力;②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符合主症及次症中1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证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1)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泽泻、元胡、车前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西瓜、藕、苹果、柚子等清热的食品。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1)推荐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厚朴、陈皮、茯苓、板蓝根、元胡、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山药、薏米、扁豆等健脾利湿的食品。

3.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解余毒

(1)推荐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鸡血藤、鬼箭羽、红花、桃仁、元胡、川楝子、木香、陈皮、全丝瓜、双花藤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山楂、桃仁、白萝卜等行气活血的食品。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邮票贴敷法:水疱大疱给予抽吸疱液,脓疱给予清创处理,使用邮票贴敷法治疗。邮票贴敷法是按皮损面积大小,将单层纱布沾取药液后,直接贴敷于渗出裸露的创面的一种换药法。每日1次。

2.中药湿敷: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煎煮后稀释30倍,以8层纱布浸湿后贴敷患处,每次20~40分钟,每日1~2次。

3.针灸疗法

(1)体针

选穴:根据皮损情况,辨证选取合谷、曲池、阳陵泉、肝俞、支沟、太冲、侠溪、天枢、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膻中、血海等。

操作:皮损区围刺。毫针刺,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十次一疗程。

(2)刺络拔罐

发病初期,用三棱针在至阳穴或龙头、龙尾或阿是穴或龙眼穴(龙眼穴在手小指尺侧第2、3骨节之间,握拳于横纹尽处取之)点刺放血,当即用玻璃火罐采用闪火法将其置于皮疹处,隔日1次,连续治疗3~5次。

文章来源:《皮肤病与性病》 网址: http://www.pfbyxb.cn/zonghexinwen/2020/0720/393.html

上一篇:党建引领金寨行 医疗服务暖人心——我院专家团
下一篇:青岛大学和济南大学,如果是你,会选哪一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