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
1.1 菌株
1.2 动物
1.3 药物与试剂
1.4 仪器
2 方法
2.1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体外抗T. mentagrophytes作用的研究
2.1.1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制备
2.1.2 菌悬液的制备
2.1.3 琼脂扩散法
2.1.4 试管药基法
2.1.5 微量液基稀释法
2.2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体内抗T. mentagrophytes作用的研究
2.2.1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的制备
2.2.2 T. mentagrophytes致豚鼠感染模型的构建
2.2.3 分组及给药
2.2.4 病原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2.3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抗T.mentagrophytes作用机制研究
2.3.1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mentagrophytes生物量的影响
2.3.2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mentagrophytes超微结构的影响
2.3.3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化酶的影响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 mentagrophytes抑菌圈的影响
3.2 试管药基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mentagrophytes MIC和MFC的影响
3.3 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 mentagrophytes MIC和MFC的影响
3.4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体内抗T. mentagrophytes作用的研究
3.4.1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豚鼠体癣模型皮肤病变评分的影响
3.4.2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豚鼠体癣模型真菌转阴率的影响
3.4.3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豚鼠体癣模型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3.5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 mentagrophytes总生物量的影响
3.6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 mentagrophytes超微结构的影响
3.7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过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文章摘要:目的评价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体内外抗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抑菌圈的影响,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mentagrophyte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皮肤病变评分、真菌学转阴率、组织病理形态学综合评价对T.mentagrophytes致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从对生物量、超微结构、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影响探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抗菌机制。结果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明显抑制T.mentagrophytes抑菌圈形成,对13株T.mentagrophytes的MIC和MFC的几何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197~3.15、0.313~3.969 mg/mL。相对于模型组,不同浓度的乳膏给药第7、14天均可降低豚鼠体癣模型皮损评分,低、中、高剂量组转阴率分别为50%、75%、87.5%。HE和PAS染色结果表明,乳膏有较好的改善皮损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减少角质层的孢子数。透射电镜观察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破环T.mentagrophytes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降低T.mentagrophytes的生物量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结论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T.mentagrophytes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可能与破坏T.mentagrophytes超微结构、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皮肤病与性病》 网址: http://www.pfbyxb.cn/qikandaodu/2021/1018/1180.html
皮肤病与性病投稿 | 皮肤病与性病编辑部| 皮肤病与性病版面费 | 皮肤病与性病论文发表 | 皮肤病与性病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